3月21日至3月23日,众智骨干随恩派团队,赴香港参加“社区服务·社会经济”社会创新之旅。期间参访了天姿作围、时分天地、土作坊、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天经地义生活馆、马宝宝社区农场,学习了香港天水围社区、湾仔社区、观塘社区、马屎埔社区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了解了香港不同社区如何在社区内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开展“社会经济”。
天资作围——天水围社区妇女的民间智慧
在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天资作围组织干事彭乐欣详细介绍了天资作围的背景及由来,天姿作围是社区街坊共同参与成立的组群,以社区为本,发挥居民未被善用的才能和经验,通过与周边农业相结合,推出时分券计划,发展地区经济,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生产-销售-消费】的经济系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支持绿色生活和本地生产,推行共同购买计划,每月定期组织居民集体订购有机食品及日用品,减少中间剥削,减轻街坊的生活压力,让低收入家庭也可以享受有机食物。社区农场实行集体耕种,集体管理,所产出的有机菜将送到天秀墟摆卖。社区发挥街坊的才能,组织制作食品如蒜头醋,发掘新的劳动机会。社区定期开展基保墟工作,推行以物换物。街坊通过参与劳动,如协助农场耕种,分发共同购买货物、协助联络及行政工作,参与食品制作赚取时分劵,用时分劵直接购买有机食品、二手物等。
圣亚各福群会——时分天地 、土作坊
圣亚各福群会社区推行“社区经济互助计划”,“时分天地”就是一个主要实验地点。时分天地收集社区二手物、接受会员寄卖物品、提供会员交换及交流场所,增加社群间连结,凝聚会员。店里货物以时分标价,会员通过在时分天地当值,替社区中心折叠社区报,为街坊提供服务,寄卖二手物品等赚取时分,每劳动一小时可获取60时分,不份劳动性质。计划非常尊重劳动的价值,用相同的时间,只要付出,报酬都是相同的。很多会员被这个理念吸引加入社区经济互助计划。
土作坊售卖的都是有机蔬菜、食材及自制食物。推广健康、良心消费,达致公平贸易,以社会企业方式,改善基层生计,发掘小区成员能力,推广有机及环保。货物的标价有时分及现金,让基层居民都能利用时分券及少量现金去购买新鲜且没有农药的有机菜及各式各样的健康食物,改善社区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入土作坊的会员表示,自从参与食物加工的工作后,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充实。
香港特色社区妇女合作项目——为妇女开拓绿色就业机会
在香港妇女劳工协会,总干事胡美莲介绍了观塘社区妇女合作项目,街坊可将二手物拿到协会回收,可获一件环保肥皂,提倡人人节俭的概念,开展环保姨姨计划,在中心内开设二卖场,将二手物进行义卖,令基层家庭受惠。成立环保清洁队,使用天然清洁用品进行环保清洁,利用食用油再造肥皂。其中团结升级再造车衣合作社是由低收入且有车衣技术的妇女组成,把剩余物资变成一件一件精美实用的再造产品,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希望在生产同时,实践社会责任和工人民主。
食+饭堂妇女合作社位于理工大学校舍,它不仅是普通的饭堂,更追求社会目的,为教职员工提供像家一样有人情味的食物和服务、为大学贯彻关怀弱势社群的践行,为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经济。食+饭堂实现民主决策和共同管理,社员除了分担购买食材、制作食物及洗碗等作业,更会参与饭堂日常会议及决策,一起关心社会。
天经地义生活馆——天地·健康·养生,经济·社会·公义
天经地义生活馆以天地·健康·养生,经济·社会·公义为原则,提倡健康的生活理念,由9个团体共同营运,提供不同种类的货品,如本地有机农品,街坊妇女手工的布艺品,清洁用品等。通过举办多元化探访社区活动和接触生产者,加强与社区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从而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
马宝宝社区农场——实践本土永续农业
马宝宝社区农场由村民及关心香港永续发展的朋友共同创立,以实践永续农业为基础,定期举办农墟,导赏田、工作坊及耕种班,推广本土农业及自由生活,为香港开拓城乡共生的永续发展,同时关心本港规划及土地问题。马宝宝农场坚持自家堆肥喂养土地,种植合时的农作物,回收小区及家居厨余自制肥料,为城市减废。推行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免除不必要的物流及加工。重构人与人、人与土地、城乡的共生关系。
最后,由香港理工大学陈凤仪教授作了最后的总结与反思。将社会经济引入到社区服务,是一个调动所有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积极性的重要方法。通过三天的学习,了解了香港不同社区如何在社区内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开展“社会经济”。社会经济需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人都有份,让参与其中的人都能互相学习,自我提升,让他们接受服务——提供服务,互相连结,重新建立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