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邮箱  |   联系众智  |       
     登录   |   定位

公益资源对接日

时间:2017-08-23浏览次数:2722
一、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述:

项目秉持公益、娱乐、体验的理念。项目活动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展示关爱弱势人群、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项目或事业,营造社区公益氛围;在公益的原则下,项目活动的形式尽可能给居民以放松、快乐感觉,吸引社区居民自发参与活动;项目以体验式的展示为主,让参与活动的居民能够亲身体验项目的服务质量,了解项目的内容。项目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在项目周期内开展2场不同主题的活动,项目的主题通过不同群体和服务内容配对组成,具体主题由街道办事处进行挑选组合。

群体的选择包括:青少年、长者、妇女、家庭。

主题内容包括:安全、美食、便民、文化、教育、文娱。如:青少年教育主题活动。提供每场约500服务人次,两场活动共提供约1000服务人次,并提供间接服务2000人次。

项目开展场地条件:

(1)300㎡及以上空旷广场(有舞台更佳);

(2)场地所在地人流量大;

(3)能够提供电源。

根据场地规模每场活动向街道链接15-20个公益资源,资源提供方由市级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方以及愿意为社会公益贡献的社会团体组成。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以及若干其他公益类展示摊位比重约为1:1,内容包括但不仅有心理咨询、家庭教育体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乐器教学体验、养老安全知识宣传、美食试吃、旧衣回收知识宣传、急救常识学习、灾难应对及技巧学习、社工服务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在项目周期内向社区链接30-40个社会资源,其中包括至少20个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资源。

营利或非盈利团体经过实施方的挑选和规定,以公益服务的形式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将优选的资源直接引入社区。在团体正式与社区合作以后,仍然受实施方监管,在公益性或服务质量方面出现问题,实施方也将拒绝与该资源提供方继续合作。

项目的成效除了在活动当场得以体现以外,也会体现在单场活动结束以后资源提供方与社区进行合作上。通过完善社区的资源网络,提升社区治理能力,资源提供方以及需求方能各取所需,继而达致多方共赢。

(二)服务人群:

1.项目服务对象:深圳市有大型广场的居住型社区

2.具体服务人群:(1)社区居民:直接服务1000人次,间接服务4000人次;(2)社区社会组织:辐射周边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

二、项目方案

(一)项目目标:

1.总目标:

为社区引入多元社会资源,展示民生微实事项目库项目,将公益项目引进社区,打造社区服务资源网络,共同营造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

2.具体目标:

(1)协助构建适切、高效的社区资源网络,每场活动至少为社区链接10个社会资源;

(2)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提升居民的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开展2场大型活动,每场服务500人次;

(3)宣传展示市级民生微实事项目,增进居民了解民生微实事项目,提升项目进入社区的可能性,根据主题的相关性,至少向社区展示20个市级民生微实事入库项目。

3.近期目标:让社区居民直接体验公益,接纳公益服务;为社区链接社会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搭建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推广平台,助力民生微实事项目有序开展。

4.长远目标:为社区构建较为完善的能够基本满足民生需求的社会资源网络,摸索可行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二)项目实施计划:

1.筹备阶段(2016.2-2016.3)

(1)项目计划与各相关方的协调入驻:通过街道办事处筛选有大广场,纯住宅型社区开展活动,并确定活动主题,开展两场对接日活动。与活动场地所在社区进行工作对接,确定场地、人员等相关前期准备事项。

(2)准入规范的建立以及资源的整合:严守公益原则,建立资源提供方的准入规范,筛选合乎标准的资源提供方。整合资源提供方的联系名册,以及能够为社区提供的资源,由实施方进行整理。

(3)项目宣传:在家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渠道进行消息推送,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在社区进行当地的线下宣传。

2.项目实施阶段(2016.3-2016.11)

(1)主题活动:根据社区选择主题,链接资源提供方参与社区服务;预计实施阶段开展2场活动,引进资源提供方,开展公益资源对接日活动。

(2)建立项目评估体系:从参与服务的居民、社区社会组织以及资源提供方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工作。伴随每次活动的结束,三方都需对当场

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针对合作成效,社区社会组织以及资源提供方需进行互评。

(3)对合作情况进行监管:在活动后由资源提供方与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的合作活动,实施方将随机行使监督的权利;社区组织能够向实施方反映资源提供方的非公益以及服务质量低的情况,由实施方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方。

3.项目总结评估阶段(2016.12)

项目总结、成果展示、经验提炼:采取利益相关方沙龙、社区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式评估项目成效,检视目标完成情况。并按类别对最受居民喜爱的资源提供方进行表彰。项目人员总结经验,形成易于操作的通用流程,为向全市范围推广打好基础。

(三)项目产出和社会效益预期:

1.通过开展2场公益资源对接日活动,提供直接服务1000人次,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同时营造社区公益氛围;

2.通过活动的开展,每场至少引入10个资源提供方,在项目周期内为社区链接至少20个优选资源。社区能够通过整合优质的社会资源,助力社区治理工作,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3.向社区至少推荐20个市级民生微实事项目库项目,促进市级民生微实事项目类项目库的推广,协助完善市级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工作;

4.通过资源提供方与社区的合作,实施方能够根据实施情况构建资源准入机制,让基层社区掌握链接资源的方式以及筛选资源的原则;

5.资源提供方进入社区,经过社区居民的评选,再由实施方对具有口碑和实力的资源提供方进行宣传推广,起到榜样效应,吸引更多的资源提供方关注社区建设工作,让更多资源方参与公益慈善成为可能。

(四)项目监测与评估:

1.项目监测:

(1)监测内容:

项目采取过程监测与绩效监测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监督的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活动开展进程监测,活动现场实施过程监测。

绩效监测包括:活动现场效果的监测,资源链接后对社区服务质量影响的监控。

(2)监测主体:

项目同时开展结合内部监测与外部监测,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公正性。深圳市社区建设和区划促进会(实施方)对项目进行内部监测,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主要合作方作为外部监测主体。

(3)监测方式:

根据活动计划内容,对活动的进程、实施过程、现场效果进行比对监测,并留下相应的监测记录。

2.项目评估:

(1)评估方式:

项目的评估方式包括利益相关方评议会、问卷调研、监测记录评估。结合内部与外部主体共同实施对项目的评估工作。

(2)评估结果的使用:

评估结果将作为项目完善的参考意见,指导项目下一周期的工作。同时评估的结果也将作为汇报材料进行存档,且对利益相关方进行汇报。

三、项目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