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响应民政部文件精神,结合深圳市社区特征,开展“幸福深圳、安全社区”——社区灾害应急社工队伍培育计划项目。项目引入灾害预防专业培训,培训社区骨干人员学习掌握应急知识技能,结合TOT技术(培训培训师及教练术),在学习掌握应急知识技能的技术上,掌握学习培训他人的技术,将所需技能惠及到更为广泛的人群,创建“幸福深圳、安全社区”,同时推出“幸福深圳、安全社区”公益示范项目作为展示宣传,供其他地区参考。
(二)服务人群:
1.主要受益人群
(1)社会工作者:包括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骨干社工。
(2)活跃社区居民:包括社区领袖居民、社区志愿者、社区活跃居民。
(3)普通社区人群:辖区范围内的校园、家庭及项目普及至的社区普通居民。
2.受益人群数量
(1)直接受益人群:根据每社区500名直接受益居民计算,计划覆盖10个社区,直接受益人群为5000人。
(2)间接受益人群:根据直接受益人群所能覆盖影响的范围,预计间接受益人群根据每社区5000名直接计算,覆盖10个社区间接受益人群为5万及以上。
(一)项目目标:
1.促进受益人群对社区易发灾害事件的认识与了解;
2.促进受益人群掌握和学习有关社区易发灾害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3.提升受益人群有效推广普社区易发灾害事件知识技能的能力;
4.促进受益人群所在社区易发灾害事件的降低,提升社区整体应急能力;
5.最终营造一个具备有效应急能力的幸福安全社区。
(二)项目实施计划:
◆阶段一:TOT骨干培训,第1-2月;
1.在社区内启动项目,招募及召集TOT骨干人员;
2.启动TOT骨干人员有关社区易发事件应急灾害技能培训,包括社区应急灾害事件知识与应急技能,培训师培训两个部分。
3.评估及巩固TOT骨干社区易发灾害事件应急能力与培训他人的技术能力,指导各社区TOT骨干启动所服务社区的实战培训工作。
◆阶段二:TOT骨干实战训练,第2-3月;
1.按每社区5名TOT骨干负责启动一场在该社区内的实战训练活动,由主办方进行活动前辅导、现场督导、现场支持、事后解说,巩固提升TOT骨干实战能力。
2.每社区5名TOT骨干启动的一场实战训练,计划惠及50名包括社区领袖人物、社区志愿者、社区活跃人士在内的社区居民。
◆阶段三:TOT骨干实操巩固,第3个月;
1.10个社区的TOT骨干实战训练结束,启动全体TOT骨干成员的实战回顾会议;
2.分享、反思及指导各TOT骨干人员巩固及提升实战能力,为后续社区再教育培训打牢技能基础。
◆阶段四:成果报告与传播,第4个月;
形成成果报告,策划传播文案,打造“‘幸福深圳,安全社区’——社区灾害应急社工队伍培育计划”公益项目示范品牌。
(三)项目产出和社会效益预期 :
1.培育产出10支深圳市社区灾害应急社工专业应急队伍;
2.培育不少于50名能熟练掌握和社区易发灾害事件应急知识技能的社区骨干;
3.培育超过50名能推广普及社区易发灾害事件应急知识技能的社区骨干培训师;
4.惠及不少于500名以社区领袖、社区志愿者、社区活跃居民为主的社区内社区易发灾害事件应急知识技能学员;
5.促进不少于10个社区的社区易发灾害事件综合应急能力,间接普惠超过5万名以上社区居民,有效预防及降低社区易发灾害事件风险,促进社区幸福安全。
(四)项目的创新性及可复制性 :
1.首创项目:深圳市第一个有关社区易发灾害应急社工队伍培育的的项目。
2.技术特色:
(1)专业技术能力成熟:结合深圳“(SRV)赛场救护志愿队”、“深圳体育康复中心”、“深圳急救中心”在群体性活动中关于防踩踏、自救、急救、互救与伤害防护的专业技能,保障项目具备优质的专业输出能力。
(2)TOT教导技术的引入:培训培训师(TOT及教练技术)技术引入,掌握学习灾害应急的知识技能同时,引入TOT教练技术服务机构“CBAC倍能中心”,教导培训师教练技术,真正培育有实操能力及推行社区再教育能力的队伍。
3.示范项目打造:
邀请社会发展公益策划领域专业机构“ABS艾普咨询”作为项目创意和品牌策划的顾问机构,确保项目落地实施后能通过更好的营销和传播方式,设计策划项目品牌形象,体现项目创新和社会影响力,打造“幸福深圳、安全社区”公益项目示范品牌。
(五)项目监测与评估:
1.基于进度基准的阶段性监测:
(1)按照项目进度,监测项目各阶段的进度安排,确保项目能按计划推进执行;
(2)按照项目进度,监测项目各阶段的计划产出,记录相关数据信息,用作项目中期与末期评估使用。
2.项目中期评估:在项目执行至50%阶段,通过评估项目进度、产出、结果、成效,视中期评估情况对项目适当调整,以促进项目预期目标达成与成效表现。
3.项目末期评估:项目末期通过焦点小组、问卷访问、受益人群抽样访问形式评估项目带来的成效情况,为项目后期的持续执行或地区复制做参考使用。
4.项目现场评估:在每次培训活动结束,现场发放培训问卷进行评估。问卷评估维度包括活动统筹安排评价,讲师团课程设计、内容、进度、场控、工作态度评价,参与者对知识要点的学习、了解、掌握,参与者的实践技能、推广能力评价,改进建议评价。